桃花源记优秀课件ppt

作者: 分类: 作文600字 发布时间: 2023-08-27 15:44:08

《桃花源记》说课稿《桃花源记》说课稿桃花源记说课稿大家通常会怎么写呢?初三上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是历来传颂的名篇。桃花源记教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、课型:新授课,七年级语文上册《桃花源记》第一课时教案《桃花源记》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,是《桃花源诗》的序言,选自《陶渊明集》。

1、初一语文教案课件

下面是我为你分享的初一语文教案,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,希望大家会喜欢。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。初一语文教案篇一: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.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、所在第一单元二、授课学时3课时三、教学目标1、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,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;2、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;3、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,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;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,热爱自由生活;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。

难点1、是对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;2、掌握难解的词语。四、教学手段与方法:讲读法五、教学准备:1.解决生字词2.掌握写作手法,理解文意六、教学过程:第一课时1.简介作者和作品鲁迅(1881~1936)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、思想家和革命家。原名:周树人,字豫才,浙江绍兴人。

2、桃花源记教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

1、课型:新授课。2、课时:1课时。3、教学目标:知识与技能目标: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,积累文言字词;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,理解课文内容。4、过程与方法目标:在诵读的基础上,感受桃花源的美,描绘桃花源的美。5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体会作者对“桃花源”的理想社会的描述,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。6、教学重点:感受桃花源的美,描绘桃花源的美。

8、教学过程: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。9、首先,看PPT欣赏图片。同学们,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,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?(引出“世外桃源”这个成语)“世外桃源”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《桃花源记》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,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。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。10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学生分享交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。

3、七年级语文上册《桃花源记》第一课时教案

《桃花源记》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,是《桃花源诗》的序言,选自《陶渊明集》。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《桃花源记》第一课时教案,欢迎阅读参考!教学目标1、知识目标:掌握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区别。2、技能目标:学会根据语境理解词语。3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:切身体验桃花源的自然美、风俗美。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区别。

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,重视对注释的识记。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: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一、课前检测:5分钟二、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,为创造性复述作准备8分钟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,并插进一些话,使整个故事连贯起来,,根据课文内容,利用想象,合理补充一些细节,使故事情节更加丰腴。三、分步品味课文1.想像桃源之“美”。

4、初三上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

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是历来传颂的名篇。那么,作为语文教师该在授课前该如何备课呢?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,欢迎阅读!【教学目标】1.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,以时间为顺序,以简练、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。2.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,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。3.认识作者通过描绘“世外桃源”所表达的社会理想,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,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。

2.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。3.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。【课时安排】2课时。【预习要求】熟读课文,复习古今异义词、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。【教学过程】第一课时一、导入新课欣赏李清照的《如梦令》:“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”这首词讲述了作者因醉意未消,暮色苍茫而迷路误入荷花深处,惊动了水鸟,别有一番情趣。

5、《桃花源记》公开课教案八年级上册

《桃花源记》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,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,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、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,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。下面是其公开课教案,欢迎参考。教学目标(一)知识目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(二)能力目标加强朗读训练,提高朗读能力(三)情感目标训练学生的.审美兴趣,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,淳朴的人情,和平安定、丰衣足食的生活。

生:对战争的控诉。师:是啊,他们的泪水中也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战争的恶魔四处流窜,人们却总想找一个没有战争,没有剥削,没有压迫的理想之地生活。在中国,有一群人在秦朝时代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,从那时起,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活,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。

6、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《桃花源记》说课稿

一、说教材1、《课标》的要求:全日制义务教育《语文课程标准》(实验稿)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“欣赏文学作品,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,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,从中获得对自然、社会、人生的有益启示。”“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、情感性强的特点,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,对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。”2、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:《桃花源记》是试用修订本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。

诗人以洗炼的笔墨,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──世外桃源。因此《桃花源记》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,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、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。二、说教学设想1、说教学目标:学习目标:熟读成诵,理解文章的内容。能力目标:积累迁移,培养想象能力、创新能力。德育目标: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,思考现代人生。

7、文言文《桃花源记》评课稿

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,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?文言文,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,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。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?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《桃花源记》评课稿,欢迎大家分享。文言文《桃花源记》评课稿篇1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如何在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摈弃陈旧思想,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呢?

8、《桃花源记》课堂思路整理

第一课时让孩子们自由翻译了一遍课文,两个班的孩子提出的难句不同,共同难句是“自云先世避秦时乱”,其中还有个班不理解“其中往来种作”。第二课时我计划让孩子们简要讲述这个故事、通过反复诵读领会“绝境”。(一)概说故事:时间:东晋太元年间人物:捕鱼的武陵人起因:他在小溪里划船,看见美丽的桃花林,感到非常惊讶,并且一直走到了桃花林的尽头,在尽头发现了一座山,山有一个若隐若现、透着光亮的洞,他好奇地走了进去。

9、《桃花源记》说课稿

《桃花源记》说课稿桃花源记说课稿大家通常会怎么写呢?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《桃花源记》说课稿,希望能够帮到您!一、说教材1.《大纲》的要求: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《语文教学大纲》(试用修订版)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“学习欣赏文学作品,感受作品中形象,欣赏优美、精彩的语言”。2.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《桃花源记》是试用修订本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。

诗人以洗炼的笔墨,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。因此《桃花源记》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,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、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,3.教学的重点、难点由于初一年级学生知识积累的有限,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,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,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。